由于我国钢铁业受市场需求拉动而长期粗放发展,偏重于拼速度求数量,产业格局呈现散、乱、小、差的状况,导致行业组织结构、技术及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
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优化钢铁业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之举。近期发布的“十二五”钢铁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数量,到2015年末,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
产业集中度的高低,是衡量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排名前4位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为60%乃至70%以上。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为数众多,规模普遍较小,兼顾规模经济和竞争效率的市场结构尚没有形成。2009年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显示,我国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
由于我国钢铁业受市场需求拉动而长期粗放发展,偏重于拼速度求数量,产业格局呈现散、乱、小、差的状况,导致行业组织结构、技术及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钢铁业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积极引导促进钢铁业联合重组。跨地区重组不断推进,宝钢重组新疆八一钢铁韶钢和宁波钢铁,武钢重组鄂钢、柳钢和昆钢股份,鞍钢联合重组攀钢,首钢重组水钢、长治钢铁、贵阳钢铁和通化钢铁,沙钢重组河南永钢,华菱钢铁重组无锡钢厂等基本完成。区域联合重组取得新进展,相继组建了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渤海钢铁集团、新武安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还探索以渐进式股权融合方式重组了区域内12家钢铁企业。
这一连串的兼并重组举措,推进了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壮大了优势企业的实力,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但从宝钢、鞍钢等龙头企业的实践看,我国钢铁业兼并重组涉及多方因素,实际操作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到目前为止,钢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落后产能过多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业面临资源价格高涨、需求增速趋缓、环境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总体上将呈现低增速、低盈利的运行态势。在此背景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将充分发挥作用,优势企业的实力进一步彰显,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将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意愿和动力会大大增强,行业整合正迎来难得的机遇。
当前,我国钢铁业正处于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段,推进组织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从行业角度看,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从企业角度看,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可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有利于优势企业在更大范围有效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抢占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根据“十二五”钢铁工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十二五”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部分企业具备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此,我国钢铁业及有关方面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的有关要求,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着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做好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首先,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以符合国家钢铁产业政策和《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企业为兼并重组主体,结合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优化布局,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其次,重点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形成3至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的企业集团。重点推进完善鞍钢与攀钢、本钢、三钢等企业,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云南、广西钢铁企业,首钢与吉林、贵州、山西等地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第三,积极支持区域优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大幅减少钢铁企业数量,促进区域钢铁企业加快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发展水平,形成6至7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巩固河北钢铁、山东钢铁重组成果,积极推进唐山渤海钢铁、太原钢铁开展兼并重组,引导河北、江苏、山东、山西、河南、云南等省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第四,加强兼并重组协调管理,保持各钢铁企业间的和谐健康发展,避免形成恶性竞争。重组企业要发挥协同效应,注重体制和机制创新,在战略管理、规划发展、技术创新、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进行实质性整合,再造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要加大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力度,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577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