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采用季度矿交易对钢厂、矿企都有益处,但事实是进口矿石交易正在趋向现货。 铁矿石市场剧烈波动,供求关系变化,市场没有达到新的平衡,没有一个让双方都安心接受的交易制度。定价现货化加速除供求剧烈变动外,还导致钢厂、矿企之间的信任度低,使得交易秩序难以维持。 铁矿石协议交易其实是一种长期供货合同,需要供求双方开动智慧,设计出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制度。目前,矿企主动探索新的方式,淡水河谷提出了交易后退补差价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 但同样,这种交易方式对钢厂、矿企均有一定挑战,需要一些条件。 首先,退补差价是建立在稳定的上下游交易关系的基础之上;其次,考验双方的商业诚信。大宗交易占用大笔资金对于资金充沛的企业而言,压下三个月时间的差额货款尚不成问题,但对于中小客户特别资金普遍紧张环境,确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另外,这种交易制度本身有一定风险,现在,淡水河谷提出矿企占优的事后补差,若出现相反情况,即协议价大幅低于市场价,处于钢厂和贸易商的占优形势,淡水河谷公司面对金融危机后新开发的中小客户是否会放心推广这种制度是个问题。 近几年我国进口矿市场向现货方向发展。但长期看,矿企、钢厂之间签订的长期合同仍将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从传统的季度矿等形式转变为矿企、钢厂间的相互寻找合适生意伙伴、签订一对一的长期供货协议形式。 建议钢厂要积极参与矿石定价协商,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制度,从而稳定铁矿石市场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