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项国家受理专利、10项国家授权专利,这是包钢棒材厂轧钢车间在近2年取得的佳绩。 31项专利项目涉及加强环保、提高生产功效、安全防护、提升轧机精度等方面;参与职工30名,覆盖车间各工种,在这个拥有167名职工的车间里,接近20%的职工是“发明家”。 不仅数字漂亮,这些专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效果也很显著。包钢职工苏茂广的专利《一种粗、中轧机出口的上卫板》,消灭了轧机出口过钢时产生的红烟,既环保又能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陈宏牵头总结出的一项先进操作法,衍生出《判断高线生产线滚动导卫损坏的方法》《轧机间张力调节控制方法》2项专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了工艺事故;年仅27岁的关贺已拥有5项受理专利,其中《三十二点退轴承工具》能使原本需要20多分钟的退轴承工序缩减至3分钟左右。 普通职工顶起“发明家”光环,折射出包钢科技奖励机制的优越性。包钢规定,专利受理和专利授权,发明人或发明团队将得到1千元至1万元奖金,提高了工人“发明家”的积极性。此外,技术中心大力推行项目负责制,将科技人员工资收入与项目研发、专利申报挂钩。 据统计,2011年,包钢专利数破百项,是“十一五”的总和;2012年,专利总数攀升至242项,呈翻倍增长趋势。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包钢专利数飞升至466项,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